焙烏龍 : 焙火的秘密

 

焙烏龍在臺灣市場接受度極高,不論年紀大小,皆會被焙烏龍那厚實帶有焙火香氣的茶香吸引,不僅茶氣味十足,最特別的是,焙烏龍的茶葉,會隨著時間慢慢轉化成不同風味,這也是炭焙烏龍讓人覺得奇妙的地方之一。

隨著手搖飲的崛起,以往比較鮮少人知的茶葉專有名詞或別名,也越來越普及,例如炭焙烏龍也可能會被稱為「焙烏龍」、「輕焙烏龍」或「深焙烏龍」,指的都是炭焙烏龍,只是焙火程度不同。

所以當您聽到有人說:「要不要來一杯焙烏龍?」或是「要輕焙烏龍還是要深焙烏龍?」,其實就是在問你要不要喝炭焙烏龍喔。

一般茶葉大多都會以發酵程度來區分生茶、半生熟茶、熟茶這三大類,而焙烏龍則是以其「焙火」程度來區分:淺焙、中焙、重焙。

 

「炭焙烏龍」,顧名思義就是拿烏龍茶來經過後加工,烘焙成具有焙火香氣的焙烏龍,但是並非所有的烏龍茶都可以拿來焙火成焙烏龍。

 

焙火這個程序,就像雙面刃一樣,必須費心、費神、費時,才能恰恰好掌控炭焙烏龍的精隨,使其風味更加昇華到更高的層次,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,整批茶則前功盡棄,前面所耗費的精神、時間、心力通通付之一炬。

 

看菁作茶、看茶焙茶。

而做茶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:看菁作茶、看茶焙茶。

 

一般高海拔所採收下來的高品質茶菁,其特色就是「清果香」、「山頭氣」,此一類的茶如果經過焙火之後,就會失去其原有的特色及韻味,所以此類茶葉只需要經過低溫乾燥的程序,保有其原有的特色,並降低茶葉中的水分即可,就不適合拿來焙火作成炭焙烏龍。

 

中等茶葉可以視其情況,來增加其焙火時間,提升焙火程度來降低茶葉的缺點,增長茶葉本身的特色,例如茶菁採收時,氣候較為潮濕,導致茶菁含水量過高造成菁臭味或其它不良氣味,此時就可以利用烘焙焙火技術,來降低茶葉中的水分、去除異味之外,還可以提升茶葉的風味,這恰恰呼應前面提到的「看菁作茶、看茶焙茶」。

焙烏龍焙火過程 : 乾燥與焙火差別、焙火方法分類

乾燥與焙火差別

大部分的人不太清楚,乾燥及焙火者兩者的差異性,簡單來說,最大的差別在時間及溫度。

 

乾燥

時間 : 約25~35分鐘。

溫度 : 85∘~110∘左右。

次數 : 3~5次。

 

乾燥的目的是為了停止茶葉發酵及活性,讓茶葉完全停止發酵氧化,使用大型的茶葉乾燥機來去除茶葉中的水分,盡可能讓茶葉中的水分低於3%~5%,此做法是為了讓茶葉品質保持穩定,以利於存放。
所以不管是什麼茶,在成為毛茶之前,都必須經過乾燥這個程序。

 

焙火

而焙烏龍則屬於乾燥後,後加工的產物,這個後加工的過程,就是焙火。

焙火對於焙烏龍來說,是非常重要的一環,焙火方式、溫度、時間、次數不同,最後都會得到不同風味的焙烏龍,加上每一次收成的的茶菁狀態不一樣,需要焙火的方式也會因此而做調整。

 

焙火方法分類

焙烏龍的焙火方法,因應時代的進步,也不斷地調整作法及設備。不同做法所得到的炭焙烏龍,在風味上也會有些許的差別,這裡簡單介紹四種製作炭焙烏龍的烘焙方式

 

  • 炭焙 : 古法炭焙烏龍製作方式

最傳統炭焙工藝所製作出的3焙烏龍,是所有炭焙烏龍製作方式中,最耗時費力、最需要經驗及專業的一種,也是穩定性最低,最容易失敗的,不僅焙火時間最長,且在整個過程中,每小時翻動一次茶葉,隨時隨地確認茶葉的炭焙香氣、茶葉色澤,除此之外,還要因應當下的氣候環境,調整炭焙的做法,以確保品質。

作法 :

  1. 古法製作的炭焙烏龍,是挑選大小合適的龍眼木並放炭焙爐中,在點火時,還須注意火侯是否平均,以防爐中熱點不平衡導致茶葉受熱不均或是熄火。
  2. 將炭火平均鋪在燒紅的炭木上,不能有任何的縫隙或炭火漏出。
  3. 將茶葉平均鋪平放入茶籠中,並將茶籠放在炭焙爐上。
  4. 每一小時翻動一次茶葉,以確保茶葉受熱均勻,並讓底層一些雜氣散出。
  5. 焙茶師需要一直守候在旁,藉由”聞香”來確認炭焙程度是否到達預設目標。

 

優點 :

  1. 木炭燃燒所產生的紅紫外線穿透力道強,可以穿透茶葉內層,避免茶顆粒發生內外受熱不均的狀況,影響成果。
  2. 利用燒熱的木炭產生的慢火來長時間烘焙,可以揮發茶葉茶心中的”臭菁味”,去蕪存菁,提升茶香濃度。
  3. 龍眼木木炭本身的炭香味,提升茶葉本的炭香、焙火香,讓焙烏龍的茶葉味道更加溫潤、甘甜。

 

缺點:

  1. 製程時間長,相當耗時費力。
  2. 龍眼木原物料缺乏,製作成本提高。
  3. 此炭焙方法師失敗率相當高。

 

  • 電焙籠 : 節省時間、人力,但成效不彰。

從炭焙改良延伸而來的焙火茶葉的方法,差別在於將原本木炭炭火改成電熱絲加熱。但因受熱效果不好,後面又改良加裝紅外線面板,來提升加熱效率,並讓茶葉受熱均勻。

 

缺點:

  1. 時間費時,作業效率低。
  2. 焙火容量低,產量不佳。

 

  • 電焙箱 : 現階段最普及、產量、效能最高的方式。

為提升炭焙烏龍產量及節省人力,最後研發出電焙箱,而此作法也是目前最廣為使用的茶葉烘焙的方式。

電焙箱一開始也是需要焙茶師在旁監測觀察電焙箱裡茶葉的狀態,後來經過改良後,已經可以使用遠端操控的方式來烘焙茶葉,並且可以將數據數位化後記錄,以便做為下一次焙茶的參考依據。

 

缺點:

  1. 焙火出的茶葉口味,仍無法超越炭焙焙火的茶葉。
  2. 利用熱傳導,而不是熱輻射,較難將熱能卻時傳導到茶葉內部,焙火味道較容易走味。

 

優點:

  1. 大大降低人力成本與焙茶時間。
  2. 提升炭焙烏龍茶葉的產量。
  3. 數據可以數位化並記錄。

產出的炭焙烏龍品質較電焙籠產出的品質佳。

焙烏龍跟鐵觀音兩者差別

鐵觀音是一種茶種的名稱,俗稱:「紅心歪尾桃」,此茶種屬烏龍茶中的「青茶」,屬於半發酵茶,通常可依照焙火程度分為「生鐵觀音」、「熟鐵觀音」,

「熟鐵觀音」在臺灣則較為常見。

 

一般人常將「焙烏龍」跟「鐵觀音」兩者搞混,因為兩者在外觀、味道、茶湯上,都略為相似,會有此種狀況,是因為「焙烏龍」跟「鐵觀音」在製茶過程的步驟,都是經過萎凋→殺菁→揉捻→乾燥,最重要的一點,兩者都經過了「焙火」這個程序。

 

前面說過,鐵觀音這個名稱本身就是一種茶種的名字,只有用鐵觀音這個茶種所採收的茶菁焙製而成的茶,才叫做鐵觀音。

 

而焙烏龍定義則較廣,不管是金萱、四季春、青心烏龍…等等的茶種,只要最後經過「焙火」這個步驟,都可以叫做焙烏龍。

 

 

炭焙烏龍和沒有焙火的茶葉的 : 外觀、香味、口感差異。

 

以食物屬性來說,未經過焙火過的茶葉,屬寒性,偏涼;而經過焙火過的焙烏龍,則屬溫性。

所以也有人以茶葉是否經過後加工焙火,來將茶葉分為生茶或熟茶。

未焙火過的,稱為生茶。

以焙火過的,稱為熟茶。

(註:另一種則是以發酵程度,來區分生茶、半生熟茶、熟茶)

 

焙火過後的茶葉,經過長時間高溫反覆加熱後,會焦糖化及產生梅納反應,會使得茶葉沖泡後喝起來,更甘甜且具有一股焦糖或炭焙、炭火香氣,

 

以下,我們以「外觀」、「香氣」、「茶湯色澤」、「口感」來區分炭焙烏龍及未經過烘焙過的茶葉兩者之間的差別。

 

外觀

焙烏龍 : 茶乾顏色會隨著時間及溫度,會影響外觀色澤,焙火時間越長,顏色越暗深,顆粒會隨烘焙次數越多,茶乾顆粒可能會較小。

未焙火茶葉 : 茶乾顏色較青綠

 

香氣

焙烏龍 : 內斂深沉的炭火(焙火)香氣,茶香味道深遠醇厚,識別度相當高。焙烏龍也會因為其烘焙時間長短,影響其焙火香,甚至有些焙烏龍會有特殊的焦糖或可可麥芽香氣。

未焙火茶葉 : 茶乾香氣較清香,會因為不同產地不同發酵程度,帶有其原本茶葉的特色,例如:金萱會有帶有淡淡桂花奶香味

、不知春則自帶微微梔子花香氣。

奶香金萱這裡買  奶香金萱-原茶茶包小品盒〖奶香金萱-一段溫潤奶糖香的茶旅〗

 

茶湯色澤

焙烏龍 : 顏色通常較未焙火過的茶葉所沖泡的茶湯相比,顏色較深。焙火時間較短,顏色呈現較金黃;烘焙時間較長,顏色則較為橘紅。不管焙烏龍茶湯顏色為何,唯一共同點是茶湯絕對是清澈透亮,才是上品。

未焙火茶葉 : 會依照茶葉發酵程度,顏色通常呈現青綠或淺金黃,發酵越淺,顏色越淡。

 

口感

焙烏龍 : 會因為其烘焙時間,會有不同程度的焙火香氣,味道深沉甘甜,喉韻十足,其醇厚香氣會殘留在口、鼻腔之中,令人回味無窮。

焙烏龍會因為烘焙次數多寡,產生不同程度的梅納反應,間接使得茶葉會有不同風味,烘焙時間越久的焙烏龍,其口感越是醇厚溫潤,焙火香氣及茶香底蘊越是濃厚。

且焙烏龍最大的特色是,其獨特的炭焙焙火香,從第一泡到最後,始終如一,這也是焙烏龍愛好者為之著迷原因之一。

未焙火茶葉 : 茶葉通常較為清香單純,有時候會帶有一點”菁味”,也就是茶業最原始的茶香氣,當然也會因為產地或製茶師獨特的製茶手法,而有不同特色的味道,例如:大禹嶺茶葉會有其產地獨特的果香味、蜜香紅茶會因為有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蜂蜜蜜香味。

延伸閱讀 → 東澄茶記 - 蜜香紅茶的由來

蜜香紅茶這裡買  蜜香紅玉-原茶茶包小品盒 〖蜜香紅玉-濃蜜果香‧圓潤甘醇〗

 

咖啡因多寡

焙烏龍 : 焙火越重的茶葉,其咖啡因與茶單寧多酚類揮發則越多,刺激性也就越小。

未焙火茶葉 : 隨著發酵程度越重,咖啡因含量則遞減。

 

焙烏龍怎麼泡更好喝

焙烏龍茶葉十分耐泡,通常可沖泡6~7泡,單然其焙火香氣會隨著沖泡次數越多,而稍稍減弱,但整體來說,焙烏龍的焙火香,仍會十分明顯。

 

泡茶步驟

  1. 準備溫度90~100∘熱水,在此區間的熱水,較可以釋放舒展炭焙烏龍茶葉。
  2. 茶葉與熱水比例約1:25,濃淡度可依個人喜好稍作調整。
  3. 泡茶容器建議可以使用陶砂壺,或其他陶製容器,放入茶葉之前,先沖入熱水溫杯。
  4. 放入茶葉後,注入熱水後,馬上倒出,此泡茶湯不建議飲用。
  5. 注入第一泡熱水,靜待60秒後,將茶湯倒出,之後第二、第三泡等待時間都較前一泡增加10秒。
  6. 喜歡味道較濃厚的話,可以視情況延長10秒~20秒茶葉浸泡時間,但不建議浸泡過久,以免茶湯變得苦澀難以入口。

 

推薦東澄「炭焙烏龍」:獨特烘焙手法,冷泡、熱泡都好喝。

炭焙烏龍這裡買 → 炭焙烏龍-原茶茶包小品盒 〖炭焙烏龍-深邃焙火‧甘甜芬芳〗

炭焙烏龍

嚴選來自阿里山的瑞豐茶區,除了高海拔茶葉內容物豐富外,茶菁也有獨特的「野香」味,用來製成焙烏龍具有加分作用,再經由製茶師以獨特的焙火工法,以細心的手藝,精確掌握溫度,巧妙融合發酵後帶來的花果香氛和焙火後的醇厚風味,讓茶葉本身的甘甜更上一層。

 

東澄「炭焙烏龍」搭配台灣保育類動物-台灣黑熊,因為炭焙烏龍厚實霸氣的炭焙茶香,入口後卻溫潤回甘,如同台灣黑熊外表般雄壯,但卻帶點憨厚柔和的違和感一樣。

 

炭焙烏龍深藏炭焙的迷人香氣,讓味蕾感受豐富層次口感。

 如果您想嘗試看看「焙烏龍」溫潤柔和的茶香,及後韻無窮的焙火炭香氣,趕快試試東澄「炭焙烏龍」。

炭焙烏龍這裡買 → 炭焙烏龍-原茶茶包小品盒 〖炭焙烏龍-深邃焙火‧甘甜芬芳〗